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纳税人抗税,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构成犯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罚金。
A.1倍以上5倍以下B.10倍以下
C.l倍以上3倍以下 D.5倍以上
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42~43页。
考核目的:抗税行为及处罚。
2.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或经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日内,持相关证件向税务局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A.15 B.30
C.10 D.45
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29页。
考核目的:变更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
3.注册税务师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设计依法合理纳税方案,对每一种方案的税收负担率进行测定,选择税负较轻的方案,这种方法称为()。
A.比较费用筹划 B.比较效益筹划
C.比较税负筹划 D.比较成本筹划
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十六章第二节,第512~513页。
考核目的:比较税负筹划的方法。
4.下列哪一种税务代理档案应永久性保存?()
A.税务代理协议书
B.代理纳税审查报告
C.制作涉税文书的工作记录
D.计税资料的汇总计算表
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十七章第二节,第519页。
考核目的:区分永久性档案及当期档案。
5.根据纳税人会计账簿、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测算以核实账面数据是否正确的审查方法称为()。
A.核对法 B.比较分析法
C.查询法 D.控制计算法
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第334页。
考核目的:查账方法。
6.纳税人领购发票,须先将已使用完的发票存根联,交税务机关审核无误后,再购领发票,这种方式称为()。
A.验旧购新 B.批量供应
C.变旧购新 D.定额供应
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100页。
考核目的:发票购领方法。
7.某企业总机构在甲地,分支机构在乙地,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应在()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A.甲地
B.乙地
C.各自机构所在地
D.总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所在地
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第83页。
考核目的:不在同一县市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手续。
8.纳税人欠缴税款数额()的,应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欠缴税款,并处欠缴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
A.在10000元以上不满100000元
B.不满10000元
C.欠税数额占应纳税额不到 10 %
D.超过50000元不满100000元
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41—42页。
考核目的:欠税行为及处罚
9.在下列情形中,纳税人被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并责令缴纳税款的是()。
A.纳税人未按期申报应纳税额
B.纳税人未取得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
C.纳税人账簿混乱且无法查实
D.纳税人到外埠经营未办理《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
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34页。
考核目的:税款征收措施。
10.复议决定书由税务机关直接送达或邮寄送给复议申请人,申请人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议申请人逾期仍未起诉,也不执行复议决定的,税务机关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A.5 B.10
C.15 D.30
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第481页。
考核目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执行。
11.注册税务师为个体工商户代建复式账簿,在办理年度个人所得税申报时,按《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应代为编制(),报送主管财税机关。
A.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B.资产负债表、应税所得表、损益表
C.资产负债表、留存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D.资产负债表、应税所得表、留存利润表
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第118页。
考核目的:代理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
12.某外国常驻代表机构,按经费支出额计算纳税,某季度该代表机构由总机构直接支付给其雇员工资5万元,另发生经营支出房租、差旅费、办公费等12万元,滞纳金和罚款0.5万元,该机构应纳税所得额为()万元。(核定利润率10%,营业税税率5%)。
A.1.18 B.2.06
C.1.24 D.2
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八章第二节,第283页。
考核目的:外国企业常驻机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3.在企业所得税计算中,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这种办法称为()。
A.递延法 B.债务法
C.纳税影响会计法 D.应付税款法
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第164页。
考核目的:区分递延法和债务法。
14.注册税务师代理填报房产税纳税申报表,其“从价计税的房产原值”是指()。
A.房产原值减除10%的原值减除率后的余值
B.房产原值减除30%的原值减除率后的净值
C.“固定资产”账户借方记载的房屋原值
D.“固定资产”账户借方记载的房屋原值扣除“累计折旧”账户贷方数额后的余值
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第323页。
考核目的:代理填制房产税纳税申报表的方法。
15.某企业1996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为20万元,因计算错误实际缴纳23万元。1998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为30万元,实际缴纳了28万元。2000年1月该企业委托某税务师事务所代理上述纳税事项,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
A.申请退还1996年度多缴的税款
B.申请退还1996年度多缴税款,补缴1998年度少缴税款
C.申请I996年度多缴税款与1998年度少缴税款互抵计算
D.申请补缴1998年度少缴税款
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第39页。
考核目的:纳税人的权利。
16.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异议,必须首先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的是()。
A.税务机关因纳税人非法印制发票而处以罚款
B.税务机关国纳税人欠缴税款而通知其开户银行暂停支付相当于应纳税额的存款
C.税务机关因纳税人欠缴税款而扣押其相当于应纳税额的商品
D.因纳税人过期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征收税收滞纳金的行为
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第477页。
考核目的:行政复议的管辖原则。
17.注册税务师代理某企业印花税纳税申报,企业提供计税资料如下:该企业与外商订立加工承揽合同一份,合同中分别记载加工费金额20万美元、原材料金额为80万美元,进口原料运抵企业取得运费结算凭证注明金额2万元人民币。以下计算缴纳印花税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是()。
A.加工费应按加工承揽合同税目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印花税
B.原材料价款应按购销合同税目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印花税
C.加工费及原材料价款应按签订合同当月1日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计算应纳税额
D.运费结算凭证应视同为具有合同性质的票据,计算缴纳印花税
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九章第二节,第318页。
考核目的:印花税额的计算。
18.下列有关营业税申报纳税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运输企业从事联运业务以收到的收人扣除支付给以后承运者的装卸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B.融资租赁企业经营融资租赁业务以其向承租者收取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购人价款及各种税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C.保险企业实行分保险的,可对初保人按其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收入全额征税,对分保人取得的保费收入不再征收营业税
D.外企商社应按季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营业税纳税申报表
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七章第三节,第229页。
考核目的:营业税的纳税申报。
19.某企业本月外购原材料并入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2000元,增值税额为2040元,数量为10吨,销货方代垫运费2100元。其中包括建设基金500元,装卸费、保险费100元,原材料因运输不当造成非正常损失1吨。上述款项均已付清,下述分录正确的是()。
A.借:管理费用一 2100
原材料 12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
贷:银行存款 16140
B.借:原材料 1256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962
待处理财产损溢 1614
贷:银行存款 16140
C.借:原材料 141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40
贷:银行存款 16140
D.借:原材料 12339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187
待处理财产损溢 1614
贷:银行存款 16140
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第148页。
考核目的:外购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
20.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境外所得应纳税额抵扣限额的计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低于按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可从应纳税额中据实扣除
B.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应纳税额中扣除
C.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可作为费用列支
D.纳税人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额,超过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可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第239页。
考核目的:企业所得税境外所得应纳税额抵扣限额。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21.下列单位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但不符合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有()。
A.医疗事业单位
B.私营企业
C.个体工商户
D.酒店内设的独立核算的销售部
标准答案:A、C
依据: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第81页。
考核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范围。
22.下列哪些涉税文书只适用于定期定额征税的个体户?()
A.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表 B.停业申请审批表
C.复业单证领取表 D.税务登记变更表
E.纳税人税种登记表
标准答案:A、B、C
依据: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第498~499页。
考核目的:个体户适用的涉税文书。
2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下述货物,可按简易办法( 6%征收率)计税的有()。
A.建筑用的砂士石料
B.以自己采掘的砂土石料连续生产的砖
C.以外购的砂土石料连续生产的砖
D.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
E.外购的砖、土、石灰
标准答案: A、 B、 D
依据: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第191页。
考核目的:一般纳税人按简易办法计税的货物范围。
24.下列情形中,应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相关发票的有()
A.企业发生销货退回
B.企业销售免税商品
C.企业向农民个人收购农产品
D.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向纳税义务人支付个人劳务所得
标准答案:C、D
依据: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第105页。
考核目的:发票填开的操作要点。
25.下列所得,按税法规定应由支付单位扣缴预提所得税()。
A.境外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拥有房屋产权而收取的房屋租金
B.中国企业向境外外国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
C.境外外国企业将专有技术转让中国境内企业使用按产品销售额收取的技术提成费
D.中外合资企业外方从该合资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
标准答案: A、 B、C
依据:教材第八章第二节,第284页。
考核目的:预提所得税的计算规定。
26.下列有关纳税义务人依法履行纳税申报手续,表述不正确的有()。
A.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采用邮寄申报的方式申报纳税
B.单位和个人不论当期是否发生纳税义务,都必须办理纳税申报
C.纳税人依法享受免税政策,在免税期间仍应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D.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15日内办理
标准答案:B、D
依据: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第31~32页。
考核目的:纳税申报的方式和具体要求。
27.某个体工商户委托某税务师事务所代理建账记账,该个体户于2000年度计提本年生产人员工资津贴等合计 12000元,其中应在税后列支费用为3000元,代扣个人所得税100元,根据上述业务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为()。
A.借:生产成本 9000
税后列支费用 3000
贷:应付工资 12000
B.借:应付工资 100
贷:应变税金——代扣个人所得税 100
C.借:留存利润 3000
贷:税后列支费用 3000
D.借:生产成本 12000
贷:应付工资 12000
E.借:应付工资 100
贷:税后列支费用 100
标准答案:A、B、C
依据: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第123页。
考核目的:代理纳税的账务处理。
28.下列有关税务代理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A.税务代理人必须是经批准的具有税务代理执业资格的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
B.注册税务师不得代理应由税务机关行使的行政职权
C.因税务代理人的工作过失而产生的税收法律责任,应由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承担
D.税务代理法律关系的建立可以改变被代理人一方相关的法律责任
标准答案:A、B、C
依据: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第20页、第23页。
考核目的:税务代理关系确认的前提和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29.某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委托某部门代征税款,某纳税人对该部门代征行为不服,但因遭遇不可抗力,耽误法定复议申请期限,受托注册税务师认为正确的做法有()。
A.在不可抗力消除后15日内,纳税人可申请延长复议申请期限
B.由于税务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是某直辖市国税局,因此应向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复议申请
C.纳税人在不可抗力消除的规定期限内可申请延长复议申请期限,但是否准许,由复议机关决定
D.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自接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15日内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作出审查和决定
E.纳税人在提出复议申请前,应先按税务机关的规定缴纳税款
标准答案:B、C、E
依据: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第487页。
考核目的: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和受理。
30.税务行政复议参加人的特定范围有()。
A.具备申请条件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及外国人、无国籍人
B.被申请复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如已合并,其上级主管税务机关是被申请人
C.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个人
D.有权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提出复议申请
标准答案:A、C、D
依据: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第475页。
考核目的:税务行政复议参加人的范围。
三、简答题(共3题.第1题4分,第2题5分,第3题6分)
(一)企业将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直接销售和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在计算消费税时有何区别?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答:1.如委托方将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不得扣税。(1分)应将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随同应支付的加工费一并计入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成本,借“委托加工材料”(或“自制半成品——委托外部加工自制半成品”、“生产成本——委托加工产品”)等科目。(l分)
2.如委托方将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应将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1分)最终应税消费品销售时,借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于缴纳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1分)
依据:教材第六章第二节,第158页。
考核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缴纳消费税的账务处理。
(二)注册税务师代理审查企业上一年度的纳税情况,对其错账应如何进行调账?
答:1.对上一年度错账且对上年度税收发生影响的,分以下两种情况:
(l)如果在上年度决算报表编制前发现的,可直接调整上年度账项,可运用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或综合账务调整法加以调整,对于影响利润的错账须一并调整“本年利润”科目核算的内容。(2分)
(2)如果在上一年度决算报表编制之后发现的,需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①对于不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可以直接进行调整。(l分)
②对于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l分)
2.对上一年度错账且不影响上一年度的税收,但与本年度核算和税收有关,可根据上一年度账项的错漏金额影响本年度税收情况相应调整本年度有关账项。(1分)
依据:教材第十章第三节,第350页。
考核目的:对上一年度错误会计账目的调账方法。
(三)某外籍专家来我国境内工作2年以上,该外籍个人取得来源 A国的一项股息收人 45000元以及一项稿酬收人 30000元,总计缴纳A国税款10000元;另外又从B国取得月工资9750元,已在B国扣除个人所得税1125元(以上金额均为人民币)。该专家申报应交个人所得税时,计算如下:
45000 × 20%+ 30000×( 1— 20 %)× 20% ×( 1—30%)+(9750—4000) ×20%一 375— 10000一 1125= 2010(元)
(1)指出计算错误之处
(2)正确计算该外籍专家当月应缴个人所得税额
答:1.错误处
(1)未区别A、B两国分别就不同应税项目计算扣除限额;(1分)
(2)超过抵扣限额的部分,不应在其他抵扣有余额的项目中扣除。(1分)
2.正确计算如下:
(1)当月A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计算的扣除限额=45000 ×20%+ 30000 ×(1-20%)×20% ×(1-30%)= 12360>10000
A国实际缴纳的10000元可经全额扣除,扣除后应补缴2360元(2分)
(2)当月B国收入按我国税法计算的扣除限额=(9750一4000)×20%-375=775<1125
B国实际缴纳的1125元中,775元可以当月扣除,其余350元可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B国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1分)
(3)该外籍个人应补缴个人所得税2360元。(1分)
依据:教材第八章第三节,第301页。
考核目的: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及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
四、综合分析题(共2题,第1题20分,第2题25分)
综合分析题可能涉及的税率一览表
1.增值税:木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3% 2.营业税: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服务业5% 3.城市维护建设税7% 4.教育费附加3% 5.印花税 购销合同、技术合同0.3‰ 财产租赁合同1‰ 6.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表(简表)
|
级数
|
含税级距应纳税所得额
|
不含税级距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1
|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
不超过475元的部分
|
5
|
0
|
2
|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
超过475元至1825元的部分
|
10
|
25
|
3
|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
超过1825元至4375元的部分
|
15
|
125
|
4
|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
超过4375元至16375元的部分
|
20
|
375
|
5
|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
超过16375元至31375元的部分
|
25
|
1375
|
(一)
要求:根据所提供资料的先后顺序:分税种扼要指出存在的纳税问题,计算应补各税费金额,并作出相应调账分录。(列出计算过程:每一步骤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甲市口福居海鲜大酒楼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口福居酒楼”)系自然人李福居夫妇投资成立,注册资本300万元,现有职工人数56人,除6名管理人员外,其余50名均为合同职工,无工会组织。该公司主要从事海鲜餐饮服务,兼营旅店、其他服务业。2001年1月18日,某税务师事务所受托对该酒楼2000度纳税情况进行审查,取得相关资料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口福居酒楼2000年5月正式营业,年末会计报表载明资产总额为 2680万元,营业收入1620万元,利润总额为一 150万元。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应纳税所得额为一150万元。
2.口福居酒楼的经营场所系承租于某国有企业的闲置仓库,双方于2000年3月签订的合同载明租赁期为2000年5月至2005年4月,年租金为前3年每年60万元,后2年每年80万元,企业已贴印花税票完税金额5元。
3.企业实行限额计税工资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月计税工资标准为 960元/人。
4.各种存货的计价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5.口福居酒楼成立前。李福居夫妇还开有一家酒楼(以下简称“老店”)、与口福居酒楼偶尔有业务往来。
(二)纳税审查情况:
1.审查其“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经抽查记账凭证,发现以现金形式取得的餐费累计金额55918元,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5918
贷:应收账款 55918
2.审查“待摊费用”账户,发现:
(1)2000年8月31日432#凭证,摘要:广告费。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 150000
贷:其他应收款——老店150000
后附:老店与电视艺术中心签订的广告合同文件复印件一份,广告费金额 100000元;某电视台广告部开具的广告业专用发票原件一张,注明广告费金额50000元。
(2)9月至12月分期摊销8月计提广告费用,每月摊销额为37500元。会计分录为:
借:经营费用——广告费37500
贷:待摊费用 37500
3.审查“管理费用”账户发现:
(l) 2000年5月17日120#凭证,摘要:付 2000年房租。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房租6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其他应付款——房租200000
(2)2000年5月至12月每月核算工资分配情况记账凭证会计分录分别为:
借:经营费用60000
管理费用25200
贷:应付工资85200
借:应付工资 85200
贷:现金 85200
(3)2000年5月至12月计提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每月记账凭证会计分录为:
借:经营费用 10500
管理费用 4410
贷:应付福利费 11928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1704
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 1278
后附:
工资分配表
职别
|
月工资
|
月奖金
|
应发数
|
实发数
|
人数
|
小计
|
行政经理
|
4000
|
1000
|
5000
|
5000
|
2人
|
10000
|
高级厨师
|
3000
|
1000
|
4000
|
4000
|
2人
|
8000
|
厨师
|
2600
|
1000
|
3600
|
3600
|
2人
|
7200
|
一般员工
|
1120
|
80
|
1200
|
1200
|
50人(均按同一标准)
|
60000
|
合计
|
|
|
|
|
|
85200
|
4.审查“递延资产”账户,发现:
(1)2000年5月578#凭证,摘要:场地装修费。会计分录为:
借:递延资产——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2824000
贷:银行存款 1220000
其他应付款——广东 1604000
后附:①支票存根一张,注明付甲市燕新装潢公司装修费1220000;
②甲市燕新装演公司开具的发票一张,为甲市地方税务局监字章的建筑业发票,金额为1220000元;
③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监字章的服务业发票一张,注明装修费金额为1604000元,无财务(发票)专用章。
(2)2000年6月至12月,每月摊销装修费。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装修费 47066.67
贷:递延资产——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47066.67
综合第1题答案:
一、营业税
1.企业收取餐费挂“应收账款”,少计收入,少缴营业税(l分)
调账分录:
借:应收账款 55918
贷:营业收人 55918
(0.5分)
2.企业应补营业税= 55918×5%=2795.9(元) (0.5分)
补提分录: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795.9
贷:应交税金一一应交营业税 2795.9
(0.5分)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补城建税一2795.9×7%=195.71(元) (0.5分)
三、教育费附加
应补教育费附加= 2795.9×3%= 83.88(元) (0.5分)
补提分录: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279.59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195.71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83.88
(0.5分)
四、个人所得税
存在问题:未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1分)
按现行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未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由扣缴义务人负担,其应纳税款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 支付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
所得额 1-税率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1月份应代付个人所得税
行政经理分别为:
5000-800-125
×15%-125=4794.12×15%-125
1-15% =719.12-125
=594.12 (0.5分)
高级厨师分别为:
4000-800-125
×15%-125 =3617.65×15%-125
1-15% =542.65-125
=417.65 (0.5分)
厨师分别为:
3600-800-125
×15%-125 = 3147.06×15%-125
1-15% = 472.06-125
= 347.06 (0.5分)
一般员工每人每月工资为1200元:
1200-800-0
×5%-0 = 421.05×5%-0 = 21.05 (0.5分)
1-5%
每一月共代付个人所得税(594.12+417.65+347.06)×2+21.05×50=2717.66+1052.5=
3770.16(元)
2000年共代付个人所得税 = 3770.16×8=30161.28(元)
调账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161.28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30161.28
(0.5分)
五、印花税
租赁合同应按合同租赁金额l‰贴花(1分)
应补印花税=(60万×3+80万×2)×1‰-5
= 3400-5
= 3395(元) (0.5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95
贷:银行存款 3395
(0.5分)
六、企业所得税
(一)纳税调整增加额:
1.工资(0.5分)
(l)企业实发工资总额= 85200×8=681600(元)
(2)允许税前列支计税工资总额 = 960×56×8
=430080(元)
(3)超标列支=681600—430080=251520(元)
2.职工福利费(0.5分)
超标列支=251520×14%=35212.8(元)
3.工会经费(0.5分)
因企业无工会组织,按税法规定企业计提工会经费无法上缴,无合法原始单据,故计提工会经费
全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704×8=13632(元) (0.5分)
4.职工教育经费(0.5分)
超标列支=251520×1.5%=3772.80(元)
5.错账核算少计收人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918元(0.5分)
6.广告费,无合法凭证虚列广告费,多计期间费用(0.5分)
广告费允许列支的数额=(1620000+55918)×2%
=16255918 × 2%
=325118.36(元)
企业有合法凭证的广告费数额 50000元< 325118.36元允许在税前列支
企业9~12月实际计入“经营费用”中的广告费=37500×4=150000(元)
无合法凭证的1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l分)
7.租赁费未按权责发生制多计“管理费用”(1分)
按合同约定年租金为600000元
2000年5~12月应负担租赁费=600000×8/12=400000(元)
企业虚增2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调账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房租 2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0.5分)
8.装修费虚增发生额且缩短摊销年限,虚增期间费用(l分)
装修费实际发生额为1220000元,按受益期5年分摊,每月应摊装修费=1220000÷5÷12
=20333.33(元)
企业每月实际摊销装修费为47066.67元。
多摊装修费=(47066.67— 20333.33)×7=26733.34×7=187133.38元 应调增应纳税
所得额
调账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广东 1604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87133.38
递延资产——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1416866.62
(0.5分)
综上 1~8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1520+35212.8+13632+3772.8+55918+100000+ 200000+187133.38=847188.98(元) (1分)
(二)纳税调整减少额
企业补缴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2795.9+195.71+83.88+3395=6470.49(元) (l分)
(三)应纳税所得额=(账面利润)—1500000+847188.98—6470.49=— 659281.51(1分)
依据:教材第十章第三节,第346~355页;第十一章第三节,第390~393页;第十二章第三节,第445-448页;第十二章第一节,第417~421页;第十三章第一节,第455页。
考核目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审查、计算与账务调整。
(二)
要求:1.按提供资料的顺序扼要指出该公司存在的纳税问题,并作当期调账分录
2.按正确会计处理结果计算该公司第4季度增值税免抵退税情况,并作出相关正确会计分录
3.根据正确会计处理结果计算应补(退)企业所得税税额。(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地方所得税税率为3%,计算过程及结果按四舍五人原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光华木制品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经营的生产企业,于1994年8月成立,该公司互994年亏损200000元,1995年实现利润30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0元。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家具及家具部件加工出口,贸易方式为来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抵、退”税管理方法。该公司2000年10~12月有关计税资料如下:
(一)第四季度产品销售计税资料为:
1.本期出口销售家具2000件,其中:1500件以离岸价格成交,每件200美元;500件以到岸价格成交,每件售价240美元,每件支付运费、保险费合计32美元,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8.29;上述款项均已收付。
2.本期已通过收入科目核算的国内销售额为202000元,并计提了相应的销项税额。
3.本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专栏累计发生额为840000元,其中:来料加工部分计算出应分摊的进项税额为40000元,经核实“来料加工”业务货物已加工完成出口。
4.2000年10月123#凭证,借方科目为“待处理财产损溢”金额为 50000元,贷方科目为“原材料——板材”金额为50000元,后附原始凭证为财产非正常损失报告单一张,注明原材料因企业火灾造成,并经有关部门批准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50000元。经核实该板材原料当初购入时,已按17%计提了进项税额。
5.2000年11月 26#凭证,生产车间将下角料、边角料卖给废旧物资回收站,收到转账支票一张702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账户,同时将材料成本4000元转入“其他应付款”账户借方。
6.2000年12月78#凭证,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金额为234000元,经查系公司自己提供原料,按家具店要求加工成品后直接从车间发货销售,取得全部收入为234000元,已知该批家具制造成本为120000元。
(二)第四季度损益表资料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
行次
|
项 目
|
本年累计数
|
1
|
产品销售收入
|
16200000
|
2
|
减:产品销售成本
|
9720000
|
3
|
产品销售毛利
|
6480000
|
4
|
减:销售费用
|
850000
|
5
|
管理费用
|
3830000
|
6
|
财务费用
|
695000
|
7
|
产品销售利润
|
1105000
|
8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157000
|
9
|
营业外收入
|
18000
|
10
|
减:营业外支出
|
130000
|
11
|
利润总额
|
1150000
|
12
|
减:所得税
|
179500
|
13
|
净利润
|
970500
|
(三)相关资料及情况说明:
1.以前年度由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允许税前弥补的亏损额为746000元。
2.销售费用中列支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300000元;管理费用中列支的交际应酬费为506000元,已知“其他业务收入”账面贷方金额累计为2810000元:财务费用中有220000元利息费用属公司基建工程贷款所致,该项工程在2000 年度尚未完工。
3.2000年计提职工福利费865400元,上年结余19300元,本年发生支出 642700元,年末结余242000元。
4.营业外支出中核算有 20000元税收罚款支出。
5.“其他应付款”账户中有 60000元长期挂账,债权人已愈期两年半未要求偿还。
6.2000年12月份生产销售货物的“生产成本”、“产成品”账户相关资料如下:
单位:元
生产成本
|
产成品
|
转出数
|
结存数
|
转出数
|
结存数
|
500000
|
125000
|
600000
|
600000
|
7.该公司损益表中“产品销售成本”数9720000元未反映有关出口货物应分摊和应转出的进项税额数。全年出口货物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例为85%,题中未明确事项.视为已做正确会计处理。
综合第2题答案:
(-)存在问题
1.“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免税原材料多计进项税额(l分)
调账分录:
借:产品销售成本 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0000
(1分)
2.2000年10月123#凭证,非正常损失外购货物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1分)
调账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8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8500
(1分)
3.2000年11月26#凭证,销售下脚料未作收入处理,少计销项税额,少转成本(1分)
调账分录:
方法一:
(1)借:其他应付款 702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20
(2)借:其他业务支出 4000
贷:其他应付款 4000
方法二:
(l)借:其他应付款 3020
其他业务支出4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6000
(1分)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
4.2000年12月78#凭证,产品销售收入直接冲减“生产成本”少计收入,影响增值税、所得税(l分)
调账分录:
借:生产成本 234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200000(l分)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借:产品销售成本 120000
贷:生产成本 120000
计算过程:“生产成本”账户应调增 234000- 120000=114000(元)
125000
(在产品库存)实际调增 = ×114000
500000+125000
= 22800(元)
完工产成品负担部分应调减数= 114000— 22800
= 91200(元)
“产成品”账户
保留额及结转成本数分别调增为
600000
×91200=45600(元)
600000+600000
调账分录:
借:产成品 45600
产品销售成本 45600
贷:生产成本 91200
(1分)
5.基建工程贷款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虚增期间费用(l分)
调账分录:
借:在建工程 220000
贷:财务费用 220000
(l分)
6.职工福利费应按实列支,不能计提,企业多提职工福利费,虚增期间费用(1分)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65400-642700=222700(元)
7.愈期挂账款未及时清理,应转作营业外收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00元(l分)
调账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 60000
贷:营业外收入 60000
(1分)
(二)计算第四季度“免、抵、退”增值税情况
计算应纳或应退税额:
(l)不予抵扣税额=〔1500×200×8.29+500×(240-32)×8.29〕×(17%-13%)
= (2487000+862160)×4%
= 3349160×4%
=133966.4(元) (1分)
(2)当期应纳增值税=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予抵扣税额)
=(202000 ×17%+1020+34000)
-〔(840000-40000—8500)-133966.4〕
=69360-(791500-133966.4)
= 69360-657533.6
=-588173.6(元) (1分)
(3)第四季度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
=3349160×13%=435390.8(元)
(4)第四季度出口货物占企业当期销售的比例
自营出口销售收入
=
内销货物收入+出口收入
=3349160/3757160=89.14%>50%
∵ |-588173.6 |>435390.8
∴ 应退税额= 435390.8(元)(l分)
相关正确账务处理:
(1)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借:产品销售成本 133966.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33966.4
(l分)
(2)计算出口退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435390.8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35390.8
(3)收到出口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 435390.8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 435390.8
(三)企业所得税
1.纳税项目调整增加额1447052.00元,其中:
(1)少计收入调增额=6000+200000
=206000(元) (0.5分)
(2)销售费用中非广告性赞助支出300000元 (0.5分)
(3)交际应酬费超标418352元
允许列支额=〔(16200000+206000+2810000)-15000000〕×3‰十15000000×5‰
=12648+75000=87648(元)
实际列支额=506000(元)(0.5分)
超标=506000—87648=418352(元)
(4)基建贷款利息支出220000元(0.5分)
(5)职工福利费超过规定多提222700元(0.5分)
(6)税收罚款支出20000元(0.5分)
(7)愈期应付债务收人60000元(0.5分)
2.纳税项目调减额1098066.4元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746000元(0.5分)
(2)少计收人、少转成本、税金=40000+4000+120000+45600+133966.4
=343566.4(元)(0.5分)
(3)非常损失少转营业外支出8500元(0.5分)
3.应纳税所得额=1150000+1447052—1098066.4
=1498985.6(元)
4.应纳企业所得税=1498985.6×30%
=449695.68(元) (0.5分)
应纳地方企业所得税=1498985.6×3%
=44969.57(元) (0.5分)
5.应补企业所得税=449695.68-379500×30/33
=449695.68—345000
=104695.68(元) (0.5分)
应补地方所得税=44969.57—379500×3/33
=44969.57—34500
=10469.57(元) (0.5分)
依据:教材第十章第三节,第347~355页;第七章第一节,第 182~ 185页;第十二章第二节,第437~ 440页。
考核目的:增值税“免、抵、退”税计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计算、审查、调账及正确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