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注册税务师《税法Ⅱ》考试分别设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分析题4种类型,基本延续了历年的固定题型模式,每种题型的题量与分值安排也与历年保持一致,分别为:单项选择题40题40分,多项选择题30题60分,计算题8题16分,综合分析题12题24分。
由于《税法Ⅱ》教材税法规定繁多,涉税事项复杂,信息量大,因此,2009年《税法Ⅱ》试卷考核的知识点也较为密集,从第一章企业所得税法到第八章城镇土地使用税,考点几乎涉及了《税法Ⅱ》教材全部章节的各方面内容,章章有题。在此基础上,《税法Ⅱ》试卷强调了重点章节。
增加了重点章节的分值安排
《税法Ⅱ》试卷强化了重点章节的分值安排。根据教材中各章节在本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试卷命题中,《税法Ⅱ》以信息量大、题量大、题型全为特色,突出了企业所得税法的重点章节地位。以相对平和的分值突出了个人所得税法的次重点地位。同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兼顾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等一般章节,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分值安排。具体而言,第一章企业所得税法分量最重,分值最高,全部卷面分值占45分,达到总分的32.14%。以下依次是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其他税种。2009年《税法Ⅱ》的试题中,小税种中印花税的分值较高,达到14分,占总分140分的10%,主要是由于在计算题中专门设计了印花税的计算题型,导致印花税在今年的考试中分值远远高于其他普通税种。而其他小税种的分值总计不过30分左右,重点章节的分值安排明显得到强化。
突出重点章节的题型设计
在《税法Ⅱ》教材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两章内容信息量占全部教材几乎80%以上,因此,《税法Ⅱ》试卷中,两个重点章节覆盖了全部题型,其他税种的计算与应用在主试卷中明显显得单薄。在保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个主线之外,其他章节在计算和综合分析题型中鲜有出现。具体而言,《税法Ⅱ》教材的第一重点章节为企业所得税,试卷上设计了单项选择题13题13分,多项选择题9题18分,计算题1题2分,综合分析题1题12分,不仅题量大,而且题型全。个人所得税亦是如此,只是分值略有不同。除印花税外,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仅设计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仅有土地增值税等小税种在计算题中出现,但也仅是一题中的2分而已,并不能成为整个试卷的重心。可见,2009年注册税务师《税法Ⅱ》考试继续以往的风格,强调了重点章节的题型设计。
突出重点章节的知识点
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2009年《税法Ⅱ》试卷内容的重中之重,其中,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法规规定与其他税种的关联度极低,因此,关于个人所得税的综合题主要以个人所得税本身政策的考核为主。但企业所得税的知识点过于密集,不仅涉及企业所得税法本身的复杂政策,而且还会涉及企业应缴纳的价内流转税及其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在税前列支的政策应用。这些特点,在2009年《税法Ⅱ》试卷的考核中都有侧重,很好地强调了重点章节的知识点与知识面之间的联系性。
保留了《税法Ⅰ》的相关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题型中,2009年《税法Ⅱ》试卷设计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分分值,设计了某县城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考核的内容包括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年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业务,充分体现了《税法Ⅱ》试卷特有的综合性。考生若想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必须先计算其缴纳的土地增值税。若想计算其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必须先计算其缴纳的营业税及其附加。可见,试题的设计风格基本体现了各种税之间环环相扣的特点,也充分强调了《税法Ⅰ》教材的相关内容,再一次证明了《税法Ⅰ》和《税法Ⅱ》之间的密切关系。
适当强调会计基础内容
在2009《税法Ⅱ》试卷的综合题中,设计了国家鼓励的某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业务,在提供了相关资料后,要求考生回答2008年度该企业可以扣除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并要求考生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的实际企业利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营业外支出、工资及三项经费等项目的纳税调整。最后,计算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和实际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见,试题的设计风格很好地体现了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并在试题设计过程中较好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再一次证明了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制度之间不可分割的相关性。 来源:中国税务报 2009.08.10 李晶 |